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51章(1 / 2)

宋慈却如获至宝,小心翼翼地展开最大的一张。纸页顶端隐约可见“解尸录”三字,下面是一套完整的验尸流程记载,其中“三层验尸法”几个字格外清晰。

“这是……”宋慈的手指微微发抖:“百年前的李提刑遗著!”

他听说过这个传说——北宋时期有位李姓刑狱官,精于验尸,曾著《解尸录》传于仵作之间。后来金兵南下,原本失传。

“快!把所有纸页都收集起来!”宋慈急切地吩咐:“再去打听这祠堂的来历!”

随从们面面相觑,不明白这些脏兮兮的旧纸有什么值得兴奋的。但宋慈已经沉浸在这些残缺的文字中,时而惊叹,时而沉思。

“原来如此……颈部勒痕需剥开肌肉查验舌骨……溺死者需剖验肺部积水……”他喃喃自语:“李公真乃神人也!”

窗外,雪开始飘落。

宋慈将那些残页仔细包好,揣入怀中。他知道,自己手中的不只是几张旧纸,而是一个痴人用一生换来的智慧结晶。

“取我笔墨来。”他忽然道:“我要重新整理这些方法,让李公之学不致湮没。”

多年后,宋慈将自己的探案经历与《解尸录》里的法子融会贯通,最终成书。

书封——《洗冤录》。

李怀桑的快乐小日子

绍圣二年, 谷雨。

晨光刚刚爬上任李义庄的屋檐,李怀桑已经端坐在母亲书房的红木算盘前。十四岁的少女手指灵活地拨动着檀木算珠,发出清脆的≈ot;嗒嗒≈ot;声, 像一首晨间的乐曲。

“上月江南丝货的盈余,再减去给女学添置的笔墨费用。”李怀桑喃喃自语,眉头微蹙,突然眼睛一亮, “还余二百八十三两七钱!”

书案对面,任白芷放下手中的毛笔, 唇角扬起一抹满意的微笑。三十出头的任夫人依旧明艳动人,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笑纹,那是十年如一日经营义庄留下的痕迹。

“比我的计算结果还快了三息。”任白芷将一碟桂花糖推向女儿,“错了一个数。”

李怀桑立刻抓起账本重新核对,片刻后拍了下额头:“运输费用我少算了一车!应该是二百六十八两七钱。”

≈ot;这就对了。≈ot;任白芷眼中闪烁着骄傲,≈ot;你爹当年学这个, 三个月都算不明白一页账。≈ot;

窗外传来女孩子们的说笑声。义庄收养的二十多个孤女正结伴去女学上课,统一的淡青色衣裙在晨风中飘动, 像一片移动的竹林。

“大娘子。”管家在门外轻唤, ≈ot;新到的蜀锦已经入库,这是清单。≈ot;

李怀桑抢先一步接过清单快速浏览,突然指着其中一行:“这批云纹锦的进价不对, 比市价高了两成。”

任白芷接过一看,笑着摇头:“这是加了特殊织法的上等货,价格自然不同。不过。”她赞许地摸摸女儿的头, “警惕性很好。”

这是李怀桑最幸福的时刻。每当她在数字中发现奥秘, 母亲眼中那种≈ot;不愧是我女儿≈ot;的光芒,比任何夸奖都令她欢喜。

“去吧, 该去女学了。”任白芷合上账本,“今日有算术课,别让林先生等急了。”

李怀桑收拾好笔墨,突然想起什么:“娘,表姑说今天下午让我去钱庄学兑票。”

“记得申时前回来。”任白芷替女儿整了整衣领:“你爹今日要回来。”

“不过你表姑父应该会主动催你回来。”

听到这个消息,李怀桑眼睛顿时亮了起来。又可以听爹讲那些离奇的命案了!

女学的钟声悠悠传来,李怀桑拎起书囊小跑着穿过回廊。义庄占地广阔,前院是账房、仓库和客舍,中庭是女学学堂,后院才是任家居住的主屋。

任白芷最初买下这荒地建立义庄时,谁也没想到会发展成如今这般规模。

≈ot;怀桑!这边!≈ot;杜若在学堂门口挥手。她是义庄最早收养的女孩之一,性格爽利,算术却一塌糊涂。

李怀桑刚坐下,林先生就抱着厚厚一摞账本走了进来。这位严肃的女先生曾经是宫中女官,精通六艺,尤其擅长算术,是表姨推荐来义庄的。

“今日我们学习复利计算。”林先生敲了敲戒尺,“翻开《九章算术》第一百二十页。”

课堂上一片哀叹。除了李怀桑,大多数女孩都对数字头疼不已。坐在角落的新同学苏芷更是脸色发白,她是上月才被义庄收留的,据说家里原是开书坊的,遭遇火灾后只剩她一人。

“假设本金一百两,年利两分,五年后本利合计多少?”林先生环视课堂:“怀桑?”

“一百一十两四钱零八厘。”李怀桑不假思索地回答。

林先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:“正确。那么,若是按月复利呢?”

这次李怀桑稍微思考了一下:“一百一十两五钱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